城市夜间旅游项目包含的种类很多,包括表演型、参与型、观赏型等几大类,然而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产品与体验要求的升级,原本的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年轻、自由、收入高、消费多样化的新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高品质与强体验的夜游项目需求成新的消费方向。
基于依托的载体及呈现方式,夜间旅游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休闲街区模式、景区夜游模式、旅游演艺模式、灯光秀模式以及民俗节庆模式,也成为带动旅游业务、带动夜经济的重要组成,具体来看:
景区夜游是指景区在日间游览的基础上,开展夜间游览活动,充分利用景区现有资源、设施和服务等条件,通过增加夜间照明设备、灯光设计、实景演出、3D投影、主题水秀、互动装置、造景和夜间活动等,为旅游者提供全新的夜游体验。
主题公园是发展夜游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之一。例如,今年7月份,海昌海洋公园发布“海昌·夜时光”产品生态体系,构建了海·妙宿、海·私宴、海·夜游、海·夜秀、海·夜娱、海·夜购6大子品牌系列,用系统性思维打造夜间经济产品,填补当下“看+玩+吃+住”多元化整合型高端夜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空缺。
事实上,“海昌·夜时光”对国内夜经济,形成了正面、积极的市场助力:一方面透过不断丰富的夜间产品,挖掘夜间消费能力,打造复合型夜经济产业链闭环,推动旗下项目所在的9座城市及周边地域的夜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用差异化、系列化、创新化的夜间消费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沉浸化的文旅体验。
以“海·妙宿”的明星产品——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洋鲸奇夜”为例,与传统的海洋馆夜宿不同,“海洋鲸奇夜”将夜宿环节设置于全球唯一的7度倾斜式沉浸大展缸前,大小朋友们可以与魔鬼鱼、海龟等上万只海洋动物一同入眠。在两天一夜的旅程体验中,游客将从“吃、住、游、学、娱”等多方位开启沉浸式海洋探索之旅。
游客入园后,将在讲解专员的带领下游览南极企鹅馆、海兽探秘馆、冰山北极馆、火山鲨鱼馆等动物展示场馆,和北极熊、白鲸、帝企鹅等三万余只极地海洋动物邂逅,并针对性地学习科普知识。游客可以在企鹅餐厅享用特色美食,一边欣赏海洋动物们的睡姿,一边在科普角深入了解更多海洋科普知识。过程中,还能观赏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夜间独有的“海天鲸艳·水幕光影秀”、山海“鲸”夜间花车巡游等;入夜后,在7度倾斜式沉浸大展缸前,游客将在自己动手搭建的帐篷内,与上万只海洋动物共眠。第二天,游客可以继续开启在园内的玩乐旅程。
根据海昌海洋公园披露的数据,今年景区夜场的推出,整体延长公园经营时间3-4小时,因此日场客人园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园内消费机会的同时,夜场入园人次有望增加30%。其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夜场二次消费收入占夜场开放期间二次消费总收入的20%;夜场开放期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度假酒店入住率较非夜场期间提高20%以上。
旅游休闲街区是指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游览、休闲等需求的街镇。
典型代表如湖南长沙天心区。据了解,作为长沙的中心城区,天心区辖区内“五一商圈”的夜间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商业街20多条、商业网点2万多个,商业综合体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培育了“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果呀呀”、“盟重烧烤”等众多网红品牌。自2019年9月起,天心区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在黄兴南路步行街黄兴广场正式启动运行,每天20时至次日凌晨2时,采用驻点办公与巡查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为夜间经济工作保驾护航。到2020年,该区市场主体比上年增加24.41%,商业综合体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五一商圈跃居全国11个核心城市最核心商圈客流量第二位。
关于旅游演艺目前业内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一般意义上来讲,旅游演艺是常驻于旅游景区或目的地,以游客为主要观众受众,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声光电效果,以表现特色文化背景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商业演艺活动。
国内山水实景演艺开山之作非《印象刘三姐》莫属,此后随着科技与技术的进步,旅游演艺呈现形式与产品业态不断更迭创新,成为游客夜游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以今年最被关注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这是由建业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共同打造的戏剧幻城,也是中国最大的戏剧聚落群,拥有3大主题剧场、3场震撼大剧、2场夜间大秀、10座微剧场、20多个情景戏剧空间,有超过33个演出地点近800 位专业演员 700分钟不重复的演出,单日演出可达125场、4000多分钟。据初步统计,开业后的首个端午假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13万元。
灯光秀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亮化手法,在城市化进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它赋予了光新的含义,使光舞动起来,并与声、像、水、影等多种元素组合,使城市亮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地方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内涵。
除城市灯光表演形式,景区打造灯光项目吸引游客夜间游览变得越来越常见。以兰州黄河楼景区推出的《大有兰州》灯光秀表演为例,该项目是兰州市和保利旅游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分为源之大河、金之大城、兰之大乐、合之大州四个篇章,利用30多台大功率激光投影机及最新的投影播控技术,用影像覆盖整个黄河楼东面塔楼及东广场台阶平台部分,结合激光、灯光、雾机等舞台效果,通过演员的互动表演及舞蹈演艺,营造一个震撼的演艺光影秀。而《大有兰州》的公演也为带动当地旅游业态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统计数据,国庆、中秋 " 双节 " 假日期间,兰州接待国内游客 285.8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0.03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 82% 和 83%,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恢复水平。
基于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积淀,传承保留下来许多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而这些民俗节庆也成为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延续至晚间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近年来也被人们广泛关注和利用,如元宵节灯会、中秋节赏月、火把节等。
以火把节来说,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报的火把节已经被申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两地吸引游客重要亮点。以2018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来说,据官方统计数据,前4天时间,凉山吸引了超过215万游客前来,旅游收入达10.79亿元,其中,仅8月5日晚的狂欢夜,就有超过37万人参与“玩火”。
当然,除传统夜间旅游项目外,近年来基于年轻消费群体的夜间旅游项目也在层出不穷的冒头,比如与剧场式特色演艺相结合,主打漂移式多维体验的武汉知音号游轮;与剧本杀相结合的景区夜游活动体验等,夜间旅游可以挖掘和进步的空间还非常大。
